《村支書紀事》是一部長篇小說,以自敘的方式講述豫東鄉村福村,常家一家三代擔任村支書的故事,主要表現了常家正直本分的家風,愿意為鄉村鄉親服務、處事公正的精神,解決鄉村基本問題的方法,其中反映了幾十年豫東農村村莊的社會與人情狀況,以及農村的變遷,基層工作者服務村莊的方式,還有田園農耕里大自然美好的一面。
宮林,原名張功林,1968年生于河南項城,中國作家協會會員,河南省文學院簽約作家,魯迅文學院第十八屆高研班學員,被譽為“中原文學八金剛”之一。1990年開始在《莽原》發表小說。出版長篇小說《馬年馬月》《飛車走壁》,發表中、短篇小說多部。曾獲”十月文學獎“新人獎、“山東文學”獎,中篇小說《大霧彌漫》獲第二屆河南省文學獎。
引子
第一卷 爺爺篇
一 第一封信
附件一:族中“閑人”
二 “我正在南坡摘綠豆,老王爺叫我坐徐州”
附件二:麥忙時喝淡醋
三 哥的江山弟得保
附件三:曾祖母當年的那句話
四 光棍是大家抬起來的
附件四:土地廟軼事
五 兩個村頭
附件五:王百靈的嫁人丑事
六 家訓:勤儉能致富,一懶主敗家
附件六:扮演爺爺的人
七 爺爺的羅曼史
附件七:梅香嫁往城南
八 成功解決知青鬧事問題
附件八:爺爺的幾項第一
附件九:劉四眼拾糞——不攏群
鏈接一:夏學錄眼中的常鑫豹
第二卷 父親篇
一 第二封信
附件十:孿生妹妹
二 虎父“犬”子
附件十一:忙碌的父親
附件十二:爺爺姥爺在吳校長家喝酒
三 兄弟“阿斗”
附件十三:走親戚禮品的變遷
附件十四:夏桂菊訓干部
四 扶起的“阿斗”
附件十五:許婆婆的葬禮
五 不能給老子丟臉
附件十六:害人的偏方
六 膽小的支書
附件十七:劉巴妞繳黨費
鏈接二:夏桂菊眼中的常寶智
第三卷 阿遼沙篇
一 第三封信
附件十八:“村不村,城不城”
二 愛惜自己的羽毛
附件十九:杜家姐妹
鏈接三:貓的困惑
三 新官上任一把“火”
附件二十:狂人小傳
四 “接龍”游戲
附件二十一:“幸福村”
五 “秀才支書”
附件二十二:劉氏父子
六 信仰問題
附件二十三:賣低?,F象
七 誰來點贊
附件二十四:校長酒話
八 吃虧歌
附件二十五:“親情接龍”
尾聲
四 扶起的“阿斗”
1
對于三次當支書的經歷,父親跟誰都不多談。真的,他好像不承認自己人生中的“三起三落”。這當然是他的權利。
可是,我卻總想叫他談一談。他在大隊部混了整整二十五年,從一九八〇年到二〇〇五年。二十五年中,他當過八年支書。不管干得好壞,時間可是寶貴的,是他人生中最富生機與活力的時間段。他至少講點東家長西家短吧??捎写尉坪笪覇柕眉绷?,他擺擺手,苦笑著說:“慚愧,我能當支書,等于是扶起來的阿斗?!?/span>
他是不是扶起的“阿斗”,暫不追究,但我明白,他并不愿干這個支書。因為缺乏主觀能動性,他干這八年支書,可能是稀里糊涂的,大概是當一天和尚撞一天鐘式的。要知道,支書,是他人生中最大的官銜,他本應該引為自豪,那是他的“過五關,斬六將”。而他呢,卻當成了走麥城。他怎么會這么想呢?難怪我娘都說,你爹有時簡直是一團迷霧,讓人理解不了。人家男人,心外包著一層衣,你爹心外至少包著兩層,兩層外邊還有一團霧。我說,既然這樣,那時你為什么會嫁給他?我娘想了想,說他身上有了那團霧,很迷女人。
這話沒錯。在福村,他們那代夫妻中,只要有干架的,女人總會罵男人,你算個啥男人,干一點活兒,累一點,就又怪又叫的,像人欠你錢似的。你瞧瞧人家常寶智,你給他提鞋的資格都沒有。那男人也不示弱,說你咋不嫁給他呀,只怕你癩蛤蟆想吃天鵝肉吧……還有,村里姑娘處對象,回來時,人家會問她,那人比著常寶智,能得多少分?
我爹知道后,叫治保主任去調解人家的矛盾,說以后別吵架了,就是吵,也不該把人家常寶智拉出來,他可沒有招惹你們??!你見人家常寶智跟誰吵過架,抬過杠,紅過臉?你們不怕傷了人家?
是的,父親跟誰都沒矛盾。治保主任揶揄他,意思是你不能總當偶像派,得當實力派。他連連擺手,說慚愧。
當然,至于人家姑娘找對象,拿他當標尺,他只能裝作不知道。這是沒辦法的事,是好事,也是人家的權利。人家議論誰誰心眼多、鬼點子多時,總拿夏學錄當標尺來說事,夏學錄也一點脾氣沒有。
從一九八〇年至二〇〇五年,二十五年中,福村產生了六個村支書,除了我爹外,其他人全都有緋聞。而作為姑娘找對象的標尺,他卻沒有這方面的事,讓人佩服。偶像派就不能有緋聞,一有就完蛋。
剛開始,夏桂菊教訓這些男人,總是叫他們學學我爹。有些人背后議論,夏桂菊那張嘴,說過誰好呀?鬧不好,她跟常寶智有一腿吧。
我娘與夏桂菊幾乎同時聽到了傳聞。我娘倒沒在意,夏桂菊上門解釋開了。我娘反過來寬慰她,身正不怕影子斜,不理謠言,它會自破。夏桂菊拍拍我娘:好,還是你有境界,難怪你能嫁給常寶智。你是真配??!我這樣的人,只怕想跟他相好,他連看都不看吧。
我爹知道后,倒有了壓力,說咱一個共產黨員,咋會叫人這樣糟踐呢?看來得反思反思啦!我娘說:你不用反思,該怎樣就怎樣,叫它不攻自破。你越在乎,別人越起勁。我爹感嘆說:咱爹干了二十年支書,誰都沒說過他什么,我才混幾年,竟有這事。你也提醒一下夏桂菊,以后,連我一塊兒訓吧!
還有想主動挨訓的,我娘笑起來,也只有你吧。別忘了,人家還不愿得罪你哪!
2
如果說我爹得罪過人,那后福的福連社應該算一個。
那年冬天,福連社突然來找我爹,想請他喝酒。我爹知道這人又倒糧食又跑“勞?!钡?,有點不靠譜,心里頓了一下,笑著說,無功不受祿,還是打開天窗說亮話吧。福連社笑得更響,說我雖是普通百姓,請你喝個酒,看把你嚇的。我爹說自己膽小。福連社說你去過戰場,要說膽小,我們這些人恐怕連膽都沒有長吧……聊了一會兒,對方的狐貍尾巴便露了出來。
福連社想入黨。動機跟當年劉四眼的差不多,都是有功利目的。他入了黨,想當村干部。我爹又讓他煙,說你的直率讓我高興,但入黨的事不是我說了算,我只能介紹你,關鍵看你自己的表現。福連社一拍胸脯,說支書,你說吧,叫我如何表現?
我父親可能有點為難他的意思——用燃著的煙頭指指后福的方向,說你只要把那神婆子的神棚子端了,我就當你的入黨介紹人。別人不知,那個很有名聲的神婆子不是別人,正是福連社的親大娘!
福連社朝我爹拱拱手,問:此話當真?
我爹很果斷地回答:板上釘釘!
福連社馬上去了他大娘的神棚里,她正給人說事,閉著眼,不注意,福連社悄悄坐在她身邊的矮凳上,將一支燃著的煙頭塞進了她的棉靴里。煙頭在棉靴里悄悄進行著星火燎原的活動,很快就燒痛了她的三寸金蓮。但她正神神道道,給人說著事,不能離崗。小腳跺了幾下,里面的火當然是滅不掉的。
她說唱起來:大仙娘娘我心里熱,一心二心想脫靴,脫了靴,抖裹腳……小賴種,你想燒死我……
然后拿起桃木劍,顧不得自己赤著小腳,起身擊打福連社:毒火燒得我直咬牙,手持神鞭將你打,有種你就別跑掉,看老神罰你個哈打哈。
神棚子沒有端掉,還鬧出了這則笑話。那一陣,村里人見了福連社,不再叫他的名字,而叫他“哈打哈”——誰都曉得,這不是好稱呼,是狗的化名詞。福連社很背運,干脆出外跑生意去了。入黨的事,不了了之。
但他后來還是入了黨,是石爭先在臺上時入的。那陣子有點亂,他整天在村委會里混,負責后福那一塊的統籌提留的收繳,大家以為他是個干部呢!
3
父親當村支書共八年。任職時間如下:
一九八八年三月至一九九一年春,三年;
一九九五年夏至一九九八年夏,三年;
二〇〇三年秋至二〇〇五年秋,兩年。
他的上臺有點意思,三次上臺,可以說沒有一次是主動爭取的。
第一次,趕上全區治安綜合治理大檢查,地區、縣、鄉派下來不少工作人員,為期一個月,深入到各個鄉村。福村來了三個人的工作組,在村街上分別掛了三個意見箱。結果,不少人寫字條、寫信,三天意見箱就滿了,工作組發現多半是舉報支書高明國的。罪名有三項:一是喜歡吃喝,在鄉里的幾家飯館里賒了不少賬,還不起了,就讓老百姓多繳小麥,用村提留去頂,大大加重了農民負擔;二是生活作風有大問題,跟村中多名婦女有不正當關系,還經??袋S色錄像;三是工作霸道,仰仗自己縣里后臺硬,對老百姓隨意打罵。
人家一查,飯館里果然欠了不少賬,賬單上趴著他的名字呢,想賴都賴不掉。當然,作風問題不好查,只是傳說。但打罵百姓的事至少有三次。這三個人都到工作組那兒錄了口供。
第一個是王天真。他挨打是因為公糧少繳了一百五十斤。幾個村干部催他時,他剛喝了酒,說繳得再多,也頂不住有些人吃喝嫖賭的。俺種地打糧食,累死累活,有些人一張口,比黃世仁都厲害。高明國問他罵誰,他說罵誰誰知道,說不定他的耳朵正發熱哩。二人吵起來,高明國一腳踢倒了王天真,說皇糧國稅,天經地義,你不繳,還血口噴人,欠揍。
第二個是孫云社。這人曾領幾人到鄉里反映支書貪污問題,有次讓高明國截住,踹了幾腳。
第三個是福安幫。因他兒媳計劃生育超生,高明國領著計劃生育小分隊去扒他家房子,他提了鐵鍬阻攔,被高明國打斷了一根肋骨,卻一分錢的醫藥費都沒有賠付。
高明國人高馬大,打籃球出身,身體壯實,沒人打得過他。他打人家時,你不還手,還好點,如果與他廝打,只能是吃虧更多。福村的人講究“光棍不吃眼前虧”,一般不敢惹他。但福村的人也講究“君子報仇,十年不晚”,平時忍著,一旦看到機會來,馬上出手動腳,決不留情。
高明國下了臺,失了黨籍。先前他的仇家紛紛到街上來,又是放鞭炮,又是放電影的,快樂了好一陣,才漸漸平息下來。等大家想看看高明國像一個普通農民下田勞作時,這個從來不干農活的人消失了。田里的活兒,仍像先前一樣,由他的女人料理。
沒幾個人能想到,高明國因禍得福,跑到山東搞瀝青防水防潮工程去了。他這一轉身,卻發了大財。第二年回村時,便租著小轎車。轎車在村東頭停下,他從那兒沿村街步行向西,一路上,見男人就敬煙,笑吟吟的,跟當支書時完全不一樣。見了“仇家”,也敬煙,與人家一笑泯恩仇。剛好那天我爺爺在村里,高明國稱他“老支書”,又說我辜負了您的期望。他走以后,我爺爺對人說,這小子換了人似的,了不得!
他發財后,將全家人都弄到城里去了。他回村,想叫村中年輕男人給他干活。找來找去,沒幾個人跟他。他苦笑一下,說你們呀,得用發展的眼光看我呀!
4
工作組找父親當支書時,父親猶豫,只說考慮兩天。
他問我娘,能不能干?
我娘說,高明國都能,你怎么不能?
父親說,我不如高明國有魄力。他毛病多,但工作上得去,不怕得罪人。在鄉領導那兒,又會拍馬屁。
母親說,我看你也會拍。當初你們打球時,你為了讓他表現,總是喂球給他,讓他浪費了許多機會,你有機會,也不投。你吸取他的教訓不就成了。
父親說,你沒見他一下臺,街上就有放鞭炮放電影的嗎?咱不是怕得罪人嘛!
當干部得罪人,是最正常的。我娘說,咱們在學校當干部,學生的素質高吧,關系也簡單吧,咱還不照樣得罪人。關鍵是,你是為誰而得罪人,是為自己,還是為大家。你要真能把個別刁民治服了,老百姓還給你戴紅花呢!咱爹干了二十多年,威信夠高的吧,隔三岔五地辦個什么學習班,叫幾個落后分子批斗批斗,有的還游街示眾,你敢說他沒得罪過人?!
我爹磨嘰道,現在形勢跟那時大不一樣了??!現在……
我娘說,萬變不離其宗,共產黨的干部,是有要求的,對自己對別人,講究批評與自我批評。你若有顧慮,趕緊去找你爹和我爹討教去吧。他們都有些經驗。
所以說他這支書是“扶”上去的。
上去以后,福村的各項工作位于全鄉三十四個行政村的前十位,也算干得不錯。針對福村的百姓,父親成立的“紅白喜事理事會”,算是一大貢獻。這是周圍這些村子都沒有的,這個是應該記錄進福村的歷史的。一直到今天,福村平時雖有些矛盾,族與族之間,都想占點上風頭,鄰居之間,為了一點地邊,你想多播一壟麥子,我想多種一行玉米,婦女之間,東家長西家短的,等等等等,是有不少小摩擦的。但是誰家一旦有了紅白喜事,理事會會長頭一天一聯系,明天正事時,平時互不理睬的人也都要給個面子,過去捧場。兩家關系,一下子得到了化解,以后就開始了和平相處。
我爹的另一貢獻仍能載入村史——他動員年輕人進城掙錢。但在當時,人家還有誤解,有人說他不喜歡叫年輕人待在村里,把“能人”趕進城,他這笨蛋的江山才坐得穩,福村才真正成為他的地盤。
5
在村里,支書與主任多半不和。主任總是想多掌點權,支書總是摁住他。我爹當支書時,碰上孫守義當主任。孫守義那時已經開始跑生意,跑的是“勞?!庇闷?。跑回一些合同,他讓村中婦女和外村婦女幫他做,白大褂、手套什么的。他手里不缺錢,卻一心一意進班子。因不是黨員,就當了村主任。
畢竟他提前富了起來,村里不少人羨慕他,有些年輕人想拜他為師,學跑合同的本事。但孫守義不教,還說自己都是瞎蒙瞎撞,瞎貓撞了個死耗子,有點運氣。大家都明白,他怕教會了徒弟,餓死了師傅,還是揣著掖著保險。
我爹與他不對付。
這人上任前找過我爹幫忙,并承諾,進了班子,一定好好在我爹的鞍前馬后效勞。他又進城找孫梅香,叫她給我爺爺打電話,給村里的幾個“人物”打電話。他是孫梅香的遠房娘家侄子,平時跑生意,路過城里,喜歡去看看那老太太。這老太太還給一個副鄉長打了招呼。所以,孫守義當村主任非常順利,是那位副鄉長來福村宣布的。既隆重又莊嚴,孫守義心里美滋滋的。
上臺以后,我爹發現不對勁。
他找我爹,總是在晚上,提了煙酒到我家來。如果他提一條煙,一箱酒,我爹肯定會拒絕。他呢,總是拿一包好煙、兩瓶好酒來。這時已是晚飯之后,村街上已經沒了聊天的人,各家各戶都悶在家里看電視了。他過來,總是說,書記,咱倆喝兩盅。我爹沒法拒絕,只是發愁,已經吃過了晚飯,沒有下酒菜呀。孫守義馬上說,這個酒是外甥給的,說不賴,咱倆嘗嘗,不要菜,有個花生米、蘿卜塊就行了。這兩樣東西倒是好弄。他倆不多喝,大概喝下小半瓶。他就推說自己暈了,不能再喝。我爹總不能自己獨酌吧。他就開始談事,說寶智哥——瞧瞧,稱呼已變得近乎了——咱倆當干部,兄弟我一定給你捧好場,決不能叫人家看笑話。你就把最得罪人的活兒交給我吧,我常跑生意,臉皮子厚了,也不在乎得罪人,你可不一樣呀,誰都知道你是好人,不能因為計劃生育這個事,砸了你的牌子……得,他把計劃生育的工作攬了過去。
那幾年,計劃生育非常嚴格,鄉里有個計劃生育小分隊。說是小分隊,卻是臨時招募了八十來人,把文化站的大院子占下了,在這兒扣人,辦學習班。他們多半喜歡天黑了去村里抓人。白天太招搖,風聲走得快,他們抓不到。
孫守義負責計劃生育工作后,鄉里小分隊夜間不來了。這叫村民長舒了一口氣,都說他干了件好事。但抓人的事仍有發生。
父親后來才知道,孫守義與鄉計生小分隊的頭兒是親戚,他們把這個工作當成了生意做。
等那些超生戶找爹訴苦,請爹講情時,爹才感到局面已扳不過來了。
我爹中了孫守義的計,又沒法對付,他即便幫人講情,孫守義口頭答應,也只是少罰個仨核桃倆棗的。他問我娘怎么辦。我娘說,他孫守義做生意,坑蒙拐騙什么都會,他把那一套移到村委工作上來,圖的是錢。這種人,就不該當干部。
最后,我爹對那些超生戶挨門走訪,當然,他走訪的是全村的年輕人,不讓孫守義看出謎底來。他讓他們都進城,城里正發展,正要勞動力。你在村里種這幾畝地,又想撈兒子,一超生,就挨罰,東躲西藏,別說小康,連個溫飽問題都難解決,還是進城吧,需要孕檢的時候,我會通知你們……幾乎是一夜之間,村里的年輕夫婦跑了十之八九,剩下沒進城的,有的家境好些,有的身體不行,有的不怕計生小分隊。
孫守義也傻了眼。但他給自己打氣,說跑了和尚跑不了廟,他沒想到,城里的水深,什么樣的魚都能生存,人家不回來了,有的連孕檢都不回來——通知不到人,誰回來孕檢??!他們的“廟”,又全是空房子,里面一件值錢的東西都沒有。孫守義撈不到油水,有點感慨,說真是巧婦難為無米之炊??!
他對我爹感嘆,問我爹怎么辦。我爹倒是平靜,說:哪能拿這種工作當成飯吃呢?沒有這事,咱就不端飯碗啦?
孫守義笑道:他們一走,不是把猴兒牽了嗎?!
我爹指指他,他個子低,本想拍他肩膀,結果拍在了頭上,他扭著頭,說書記,你的手太重。我爹住了手,說:咱是干部,能把他們當猴兒耍嗎?
孫守義有點尷尬,又有點納悶,以前在我爹這兒說事,我爹可沒有這樣子的?,F在我爹的每句話都擊在他的興頭上,有點拆臺的感覺。他開始發牢騷,說鄉領導和計生辦的領導,對咱村的這事有意見,我已經挨訓了。任務完不成,以后怎么辦???這生意可是賠大發了。
這一天剛結束了“五保戶”許婆婆的葬禮,她倆女兒的哭喊讓村里人議論紛紛,說沒個兒子,真是不中(詳見附件十五)。
我爹給他一支煙,說上午許婆婆的倆女兒的哭喊的話,你也聽到了,簡直在扇咱們的耳光。孫守義沉默片刻,說那也沒辦法,這計劃生育可是大政方針,嚴得很。我爹說別急,總會有辦法的,我不信這村里還有難住你老孫的事。孫守義無奈地聳聳肩,搓著手,說你這是推我死貓上樹哩……
我爹又拍拍他,再次拍到了他的頭,他又趕緊躲開。我爹笑笑說:你還是死貓?死貓哪有偷腥的??!這種玩笑,以前多是村委的其他幾個人跟他開,現在我爹一說,孫守義有點不好意思,臉有點發紅,馬上為自己辯解,說都是人家編排他的。由于以前下臺的高明國外號“郎豬”,像孫守義這樣偷偷摸摸搞幾個相好的,村民們視而不見,僅作飯后的談資。他抓計劃生育,干幾樁這種事,也沒什么大不了的。他們那橋北村民組里,有幾個女人不主貴,愛與干部套近乎,目的是少繳公糧,計劃生育少繳罰款。所以,大伙提起這事,都說母狗不浪公狗不上的話,并不責怪孫守義。但孫守義的兒子女兒都大了,到了談婚論嫁的年齡,他怕人家說這事。我爹一說,他就更不自在了。
我爹馬上正經起來,說真沒這事就好。
這次談話效果明顯,孫守義不再找他發牢騷了,不再麻纏他了。
可是,鄉領導和計劃生育小分隊的人依舊不依不饒,分片的那位干部總是不滿他的工作,總會批評這個班子。計生隊的隊長脾氣暴躁,動不動就上高腔,有時話里含著小卷兒。我爹借故我娘身體不好,他太忙,就辭了職。
辭職后,仍是村委干部,農閑時,也到村委大院里逛逛。這跟以前的他,沒什么兩樣。只是,有人喊他“常書記”時,他趕緊糾正,你錯了,我不是書記了,只是一般干部。哦,那人明白了,說不當了也好……這反倒讓我爹有點不明白了,什么叫不當了也好哇?
回家后自己咂摸咂摸,唏噓一下,真乃群眾的眼睛是雪亮的??!可不是嘛,“不當了也好”。
6
第一次“下臺”后,我爹曾經找到爺爺。爺爺打工的機械廠,已經運轉不下去,開不出工資了。許多人離開那兒,到別處謀生去了。爺爺在這兒,充當了守門人的角色,沒事時,他便打掃院子。他在門口弄了個冰糕攤子,大夏天,不少孩子過來。
爺爺聽說父親不干了,沒什么表示,沉默了好一會兒。這讓父親心里發虛、打鼓。爺爺的煙還有半截呢,他又點一根遞過去。這時爺爺才說話,說你可能就沒準備干吧,所以你準備不足。不過,下來也好,孫守義比你積極,沒事就喜歡往鄉里跑?,F在的干部跟從前的有點不同了。父親聽明白了,爺爺這是批評他不會當“書記”呢!當了三年村支書,除了開會,他沒有主動來過鄉政府,更沒有找鄉里領導匯報匯報工作,這樣子當然不行,不稱職。
爺爺雖然很少回福村,但福村上點年紀的人來趕集,喜歡到他這兒拉拉呱兒。他對村里的事可謂是了如指掌,也明白父親這個支書太“軟”,村里的事,孫守義當家?,F在,大伙除了計劃生育太嚴,罰款太高,對干部怨氣不斷以外,另一個怨恨的地方是繳公糧,公糧里面包含了許多統籌、提留,一個人都二百多斤了,還往上加。土地馬上沒人愿種了。年輕力壯的進了城,將地扔給了別人,什么都不要,只要種地者繳好公糧就成了。老人開始懷念解放前福明善當頭人和爺爺當支書的歲月了。
有的人甚至提出來,叫爺爺回村干支書。
爺爺說:想不到呀,咱共產黨的干部領導不好福村,連舊社會一個地主領的都不如??!
父親說:這些矛盾,別的村子也有,是普遍矛盾。
爺爺說:肯定是出了問題,出了毛病。而且毛病肯定出在干部身上。老百姓多是本分的,變化不大,倒是干部變了。
接著,爺爺說鄉里幾家飯館里,都有欠賬本,上面有許多村干部的簽名。這是以前根本沒有的事。當然,他當支書的歲月里,鄉里除了一個食堂,哪有什么飯館???
爺爺平時很少上高腔,他這么一高腔,我爹心里一震,什么都不敢說了,也不離開,兀自吸著煙。這期間,爺爺的冰糕攤那兒,有好幾個人買冰糕,爺爺沒起身,而是叫他們自己拿,叫他們把錢放在旁邊的塑料盆里,鋼镚撞擊盆沿,發出叮當的聲音,我爹覺得那聲音很刺耳。他想離開,卻沒敢挪動身子。他聽到爺爺在低聲哼唱:
一保官,王恩師延齡丞相;
二保官,南清宮八主賢王;
三保官,掃殿侯呼延上將;
四保官,楊招討干國忠良……
唱這段戲,除了說明爺爺對村干部的不滿,還讓父親有些慚愧。他突然心頭一疼,覺得自己的辭職有點草率,有點不負責任。這些又是爺爺一貫反對的。他比誰都明白,爺爺只要一唱戲,很可能對什么不滿了,他借助唱戲來調節自己的情緒。據說,當年的地主福明善也是如此。他們唱戲,都不挺胸疊肚大馬金刀,全是低聲哼唱,而且多半閉著眼睛、展著眉頭、輕松自在的樣子。
后來,爺爺叫他守著攤子,他到街上買了幾個小菜回來。他與我爹喝了一頓酒。這叫我爹更不是滋味。酒是烈性酒,五十多度,一口下去,胃里像火燎一般。我爹回憶說,自己第一次“下臺”時,就沒想過爺爺會請他喝酒。那可是大姑娘坐轎——頭一回??!難忘又難受,心里一個勁兒地別扭著。后來喝到了小醺,心情才好了起來。
自始至終,爺爺沒有批評他一句。父親的難受,完全是那種知難而退的愧疚心情引發開來的。到了后來,他安慰爺爺似的說,爹,我雖然不當支書了,人還在村委班子,還能做點事。
他說的“事”,是幫人家辦點好事、實事。爺爺也小醺了,但一點不迷糊,笑著對他說,還算不錯,你當三年支書,至少辦了兩件成記號的事。第一,催年輕人進城,比叫他們待在福村強,因為現在的形勢變了。第二呢,弄那個紅白喜事理事會。這也是好事?,F在村里人少了,碰上了紅白事,尤其是白事,總得有人幫忙啊……父親看見爺爺的白發上拂動著一縷白氣,像是滾開的鍋邊冒出的那種。爺爺的面孔也有點虛了。父親揉揉眼,見爺爺正品著茶,笑瞇瞇的,實實在在,坐得也方方正正。
離開爺爺時,父親心里升起一團火熱的欲望。他又想當支書了??傻人叩酱逦瘯T口,聽見孫守義正在高聲訓斥一個老頭時,欲望又消失了。孫守義訓那個老頭說,你兒媳超生了兩胎,現在是第三胎,偷著跑了,你又賴著不繳罰款,你到底想干什么吧?咱村里都像你家,我這干部還怎么當?當個 × ??!
別的不說,就這樣子官威十足地熊人,父親就做不到。他不禁檢討自己,真的缺少當支書的魄力。人家孫守義就行,能黑下來臉蛋,能撕破臉皮。在農村當干部,一旦繳公糧和計劃生育的任務下來,你黑不下臉來,不敢撕破臉皮,你還真的難以完成任務。哪個村沒幾個搗蛋的呀!那些搗蛋鬼,他才不跟你論什么道理呢,他只想著自己占些便宜。你當干部,來個大花鞋子不踏泥,怎么能治住他呢?
父親扭頭回了家,邊走邊說自己是個扶不起的阿斗。自己壓根就不是當支書的料兒!下臺,“到此一游”,是明智的選擇。
7
那時,我娘的身體已經有點狀況了。一干點重活兒,胳膊疼來腿腳疼。但她心性要強,不把這些“疼”放在心上,只是隨便地貼些止痛膏而已。我從學?;貋?,沒見她的面,先聞到了濃郁的止痛膏的氣息。她又是個愛干凈的人,容不得我們家人穿臟衣服。所以除了干田里的活兒,印象中的她總是洗衣服。院里的繩上,無論夏季冬季,除了雨天,總是搭著花花綠綠的衣服,兩個妹妹,最喜歡在這些花花綠綠的衣服中捉迷藏。
到我成年以后,一旦干活累了,腦子就自然遲鈍,看著親人在眼前走動,連句招呼都懶得打,更甭提觀察他們臉上的表情了。我因此佩服我娘。她天天干完田里干家里,目光與腦子都相當靈敏,注意家里人臉上的喜怒哀樂。
我爹第一次下臺后,他的沮喪當然逃不過我娘的眼睛,別看他一進門總是與我兩個妹妹逗著玩,盡量掩飾自己的不快。
娘主動問爹:下臺呀,是咱主動選的,你咋恁不高興?
我爹瞞不過,只好說,下臺沒不高興,有種無官一身輕的感覺。只是在機械廠那兒見了老頭,才漸漸難受了。我娘笑了,指著爹說,你是個打球的,應該曉得,這場輸了就輸了,別把沮喪帶到另一場比賽中。這種糾結,沒什么意思吧……那天我剛好在院子里,在花花綠綠的濕衣服半濕的衣服中間,將他們的談話聽得清清楚楚。
我娘說爹,你干不過孫守義,并不是他比你有多強,而是他比你心狠,慈不掌兵,這是大道理。你太善良。我爹連連點頭,說還是你了解我,我自己都犯著糊涂哩,所以,心中才不快。
我娘說,你不用不快了,在家里多幫我干活吧。你辭了支書,不算徹底,真不如連村委干部也給辭了,來個剃頭圖涼快。我爹說,不是辭不掉嗎?再說了,辭干凈了,我怕自己太失落……
我娘又笑,說你呀,娘們兒心腸,咋能干好支書呢?不過,話咱先撂這兒,我覺得你將來還有機會的。孫守義的毛病跟高明國的毛病差不多,我不看好他。
應該說,我爹第一次當支書這三年,當得迷迷糊糊的。用他自己的表達,那是混的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