卷首語《他們這樣走過》 活著的方式和意義是人們反復思考和探討的永恒話題。很多時候,我們關注他人是為了反觀自己,以他人之明之暗折射自身,碰撞求同,聊以慰藉。 總有人在歷史的大浪中,留下閃亮的背影,讓后來者久久凝望。 兒時的王??吹綌硻C為擴張殖民地在自己家鄉演練,怒火中燒,立志學飛行,“駕長車,踏破賀蘭山缺”。那時,我國的飛行條件異常落后,但這絲毫不影響王海的飛行夢。他刻苦耐勞,努力學習和實踐,打造出一支精明強干的“王海大隊”,立下戰功無數。不久前,他被評為“感動中國2020年度人物”,如愿“為中華人民共和國留了一點兒痕跡”。 王蒙筆下的“女神”陳布文生來聰慧,她在少女時代就非常超然,或是早就悟透了生的哲學,她一生都在盡力守護內心的簡單與純凈。她曾放棄做周恩來的秘書,轉而去教書育人。她常常讀書給家人聽,用心構建家庭的文學氛圍,將一切喧囂、苦痛拒之門外。如此,才有她在生命盡頭時“生而何歡,死而何懼”的從容。 劉半農是一個真性情之人。他一面桀驁不馴、鋒芒畢露,遇到壞人壞事,必怒發沖冠,被稱為“斗士”;一面溫和善良、風趣詼諧,在親友面前坦蕩“如一條清溪,澄澈見底”,連魯迅先生都稱“親近半農”。 作家柳青晚年時飽受病痛折磨,他說自己其實可以在發病嚴重時結束自己的生命。但他沒有,他這樣寬慰自己:什么樣的生活對作家都不多余。這也是對命運的一種和解,畢竟,對于一個“寫作大過天”的人來說,那份熱愛和虔誠足以支撐他走完一生。 有人說不能把愛好當事業來做,而攝影家楊紹明卻做到了,不僅如此,他還做得很好。他拍攝的每一張照片背后都有一個故事,他賦予每張照片靈魂,因為他堅持用“思想之眼”抓住決定性瞬間。如今年過七十的他,依然愜意地行走在自己的興趣之路上。 剖析他們的人生,我們很難不被其人生態度感染。諸多發光的靈魂在閃耀,而腳下的路仍要一步步走。此刻,就讓我們懷著最大的平和、最深的寧靜,繼續邁步向前吧。
李輝,出生于湖北隨州,1982年畢業于復旦大學中文系,先后在《北京晚報》“五色土”副刊、《人民日報》“大地”副刊工作,也在《新民晚報》《南方周末》《中國青年報》等副刊上開設專欄。他還出版有《蕭乾傳》、《胡風集團冤案始末》、《沈從文與丁玲》、《巴金傳》、《黃苗子與郁風》、《傳奇黃永玉》、《滄??丛啤?、《陳跡殘影》、《絕響:八十年代親歷記》等傳記與隨筆集。
在中國人民革命軍事博物館,陳列著一架表里都滲進抗美援朝硝煙戰火痕跡的米格-15型殲擊機。機身上刻著四個實心五角星、五個空心五角星,分別代表擊落、擊傷敵機的數量。這是中國空軍飛行員在世界第一次噴氣式空戰中的最好戰績,至今無人超越這個紀錄。
這架飛機是志愿軍空軍頭號王牌、一級戰斗英雄王海的座機,卻并不是他駕駛過的唯一一架飛機。
從解放軍第一批飛行員,成長為大國空軍第五任司令員、共和國上將,王海見證并實現了中國共產黨人的航空夢。他戎馬一生,駕駛過多少架次的飛機呢,恐怕連他自己都不知道。
但是王海卻清楚記得最早那一架——“九九”高級教練機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