卷首語 《豈曰無衣,與子同裳》 如今在讀到“豈曰無衣,與子同裳”,總讓我們想起不久前那段極其特殊的時光。疫情期間,跨海而來的防疫物資不僅帶來物資支援,其上貼著的優美詩句更溫暖了我們的心。 終于,當我們被疫情按下暫停鍵的生活重新開啟,陽光都更加明媚,萬物也愈顯可愛。我們最應該感謝誰呢?肯定有逆向而行的白衣戰士,有堅守崗位的政府工作人員,有深入一線進行報道的新聞記者餓,當然還有始終保持信心、相互配合、相互幫助的每一個人。
李輝,1956年出生于湖北隨縣(今隨州市)。1982年畢業于復旦大學中文系。1974年到鄉村插隊務農。后歷任湖北加油泵油嘴廠子弟學校教師。隨后在《北京晚報》擔任文藝記者和文學副刊編輯:1987年11月至今,在《人民日報》文藝部擔任編輯。1986年加入中國作家協會。以文學傳記、隨筆寫作為主要方向。
淡泊名利自風流,這是宗白華人生的境界。
他好似一朵無心出岫的白云,以從容的姿態在天空漫游。他的《美學散步》成為幾代青年人必讀的美學經典。
散步者宗白華在燕園未名湖畔漫步,湖水倒映著他的身影,四季的風景輪回。白天他是散步者,晚上是燃燈者,思考天地與人生,不滯于物的自由精神在飛翔,關照人間和大地上的一切。
人生的旅途有鮮花,也有燕石,人一旦賦予它們美和藝,皆是生之明證。宗白華寫道:“散步的時候可以偶爾在路旁折到一枝鮮花,也可以在路上拾起別人棄之不顧而自己感興趣的燕石。無論鮮花或燕石,不必珍視,也不必丟掉,放在桌上可以做散步后的回念?!?/span>
有論者指出,審美活動是人的心靈與世界的溝通。在中國傳統文化領域中,宗白華貫通儒、道、玄、禪,橫跨詩、書、畫、樂、舞,皆能深得其中之真諦。一個扭曲的時代強加給他的沉重,被他輕輕抖落。
在“文革”中,北大教授宗白華被迫中斷了美學散步,他的家被抄,他心愛的圖書典籍、字畫文玩喪失殆盡。他被關押于外文樓,被罰掃落葉。但他仍然心懷天地之間的大美,欣賞落葉,超脫于一時一地的榮辱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