卷首語 《告別與新生》 人生總有束縛,袁大如國弱家貧,遭遇來自世界的欺凌,腐朽的傳統和落后的各種體制;小如雞毛蒜皮諸瑣碎。于是,終其一生袁我們都要不斷地告別,同時新生。 …… 還有2019 年諾貝爾文學獎得主彼得·漢德克,一生都糾結在時代與命運,真實與虛幻,非議與不解中,不停地掙扎著去解構、剖析、思悟,在疼痛中完成一次次新生。 正如 2018 年諾貝爾文學獎得主托卡爾丘克所認為的,連現實主義都不足以描繪這個世界,每個人都執念般在懷疑、反叛、渴望中告別,再在疼痛中完成新生。也許,這是我們讓生命具有感染力又充滿無限激情的探索和方式。
李輝,1956年出生于湖北隨縣(今隨州市)。1982年畢業于復旦大學中文系。1974年到鄉村插隊務農。后歷任湖北加油泵油嘴廠子弟學校教師。隨后在《北京晚報》擔任文藝記者和文學副刊編輯:1987年11月至今,在《人民日報》文藝部擔任編輯。1986年加入中國作家協會。以文學傳記、隨筆寫作為主要方向。
夏明亮,男,作家,文化學者,山西省絳縣人。1965年生,1986年參加工作,2001年被評為中學政治高級教師?,F任絳縣中學校委會委員兼工會主席,中學高級教師。先后榮獲"山西省骨干教師","運城市模范教師","絳縣高中政治學科立標人"等20余項各級榮譽稱號。社會兼職有山西省作家協會會員,運城市作家協會理事,絳縣作家協會副主席,運城市高級職稱評審委員會專家組成員,絳縣九、十、十一屆政協常委等。
漢德克的人生,糾結在時代與命運、真實與虛幻、非議與不解中,他從不寂寞,卻很孤獨。多年來,他不停地掙扎,對自己親身經歷的世事人情、世故進行解構、剖析,然后借助筆觸宣泄于紙上,成為2004年諾貝爾文學獎得主埃爾弗里德·耶利內克所說的“活著的經典”。